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媒 > 正文

阳江焕发海丝名城特色魅力 融合发展文旅产业赋能壮大

  • 2022-02-11 09:40:52 来源:南方日报

“我们将遵循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的设计思路,从阳江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中获取灵感,从底蕴深厚的海丝特色中提取元素。”2021年12月28日,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阳江市海陵岛动工。担纲领衔设计任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表达了上述设计理念。这项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计划于2023年12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进入新一年,又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高“南海Ⅰ号”保护利用水平,加快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

近年来,阳江加大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挖掘,大力传承和弘扬本地诗词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创新开展活跃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构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文化实力进一步积厚成势。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阳江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相关工作部署,围绕文化强省建设要求,始终把文化事业发展作为事关长远的重点工作,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扎实落地,厚植厚培文化文明,为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集聚起丰富、持续的正能量。

擦亮“南海Ⅰ号”

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

去年11月刚刚到任不久,阳江市委书记冯玲就走访海陵岛,并在此次调研中指出,要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滨海旅游向高品质方向发展,进一步擦亮海陵岛作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的金字招牌和“南海Ⅰ号”世界级文化名片。

一个多月后,阳江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明确提出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项目规划建设,打造国际旅游岛、世界滨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阳江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800年前的古沉船“南海Ⅰ号”,出水文物总数超18万件,是迄今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对研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强化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阳江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0万专款用于“南海Ⅰ号”的保护、研究等课题。同时,积极争取省级资金,加快推进海丝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

2018年4月,随着阳江市成功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作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南海Ⅰ号”出水文物沿丝路国家和地区,曾到访沙特阿拉伯、德国汉堡、澳门等地,参与举办了数十场展览,促进了海丝文化与世界各国文明互鉴。

2019年,首部政府规章《阳江市“南海Ⅰ号”古沉船及遗址保护规定》制定出台。2021年,“南海Ⅰ号”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最集中的海丝文化载体。它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起步、发展成型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而作为展示出水文物和重要遗产保护成果的窗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至2021年底,累计接待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次。

“近年来,我们借助‘广东省文创开发试点单位’的契机,推动‘南海Ⅰ号’文创产品的开发。2020年,海丝文创街建成开放。目前馆内文创品种,由2020年的550个,增加到了1032个。文创销售额2021全年达到约160万元。”广东海丝馆馆长介绍。

2020年12月,以“海丝名城,连通世界”为主题,首届阳江文化艺术博览会一连举办五天。包括漠阳海丝文化主题馆、非遗艺术馆在内的17个展馆和数十项特色文艺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阳江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增添了市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省内外宾客也透过这扇窗口,进一步领略到阳江这座粤西滨海城市的特色文化魅力。

为了保护传承好由海丝文化延伸出来的疍家文化,阳江已连续举办19届南海开渔节活动,成为国内举办届数最多、名气最大的开渔活动。

延续历史文脉

漠阳文化余韵悠长

2021年11月初,凭借漆艺和风筝两项优势,阳江市江城区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阳江是国内首个获得“中国诗词之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双料称号之城,是全国风筝之乡、广东省漆艺之乡、广东省山歌之乡,地方特色文化和非物质遗产丰富多元。

该市通过设立风筝文化节、开放风筝馆、成立漆艺院、建立书画院,举办元宵山歌擂台赛、端午龙舟赛、建立省级楹联教育基地、启用阳江文化长廊、书法碑廊、开设书法榜等举措,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优秀文化。

阳江风筝,是中国风筝“南鹞北鸢”中“南鹞”的典型代表,2006年被列入首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阳江风筝融合了“扎、糊、绘、放”四艺,自1986年以来阳江风筝队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及国际比赛,获得金牌数超百枚;长达188米的巨龙夜光风筝,更是以其放飞难度和活灵活现的造型,多次在国际风筝赛事中夺魁,引起世界各地观众惊叹。

据记载,宋朝时期,阳江就有“重阳放风筝”的习俗。至目前,阳江已举办20多届风筝节或邀请赛,风筝文化节已列入省重点打造的岭南文化品牌之一。近年来,更是吸引与带动各地游客到阳江体验“筝”式度假生活,感受阳江“非遗文化+滨海旅游+体育盛会”的独特魅力,推动了阳江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源远流长的海丝文化与漠阳文化交相辉映,造就了阳江人胸襟开阔、以文怡情的气质,文化名家辈出。尤其近现代乃至当代,涌现出关山月、苏天赐、黄安仁、叶秀炯、关则驹、林德宏等画家,黄云、吕如雄、关振东等书法家,许章衡、许鸿飞等雕塑家,享誉世界的气象学家曾庆存也是书法诗词俱佳,此外还有音乐家何士德、南国诗人阮退之等。

“开口不谈诗书画,家财万贯也枉然。”传统楹联歌赋,为何在阳江民间繁盛?原因之一与阳江方言保留了众多古汉语发音、用法分不开,读古诗词尤其朗朗上口,极富岭南文化地域特色。像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就多处与阳江话相似。这种有趣的现象,值得细究,其魅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去年7月底,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教授学者出席的阳江方言与两阳文化专题讲座,可谓一次有益的探索。

坚持以人为本

文化惠民蓬勃开展

“既红火又喜庆,这副对联和‘福’字,是我们收到的最有意义的年货。”年前一直忙碌于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说。“没想到书法家在家门口为我们写春联,过年的幸福感又增加了!”禾石村村民梁圣耐满脸喜悦。

钟爱手写春联,是阳江人的独特文化风景。“春联进万家”活动已连续举办二十多年,深受城乡群众欢迎。

线上线下,每年阳江新春文化惠民活动都达到百余场,随着一路路文艺小分队,别具漠阳风味的花式“文化年礼”,下沉到了偏远山区、乡镇、海岛、社区,把欢乐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至百姓心间。

每年暑假如约而至的南国书香节阳江书展,已连续举办9届,成为盛夏时节阳江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

文化文明,是一座城市散发持久魅力的内在气质。至目前为止,阳江已组织七届“阳江好人”评选活动,累计推荐评选“阳江好人”61名,其中32人获评“广东好人”,15人获评“中国好人”,2人获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被评为“南粤新乡贤”。

该市还用心打造“百姓宣讲”品牌,创新开展“厚德善行讲堂”“道德模范故事汇”等活动,至今已举办620场。通过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农村,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

以直接服务基层群众为聚焦点,“十三五”期间,阳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狠抓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提升和文化惠民项目,从解决“缺不缺、够不够”,到实现“好不好、精不精”,努力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不断增添身边的文化空间。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举办了“宜居宜业宜游——魅力阳江”摄影大赛、“守初心、担使命、传文明”宣传巡演、“文明是最美的风景”戏曲展演,推出“情归漠阳”主题系列书画展、粤剧周等品牌文化活动。

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契机,依托市、县级文化人才队伍,联动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每年文化下乡200多场次,惠及农民群众数十万人次;通过文艺支教开设“艺术课堂”,培训乡村师资和志愿者;通过星罗棋布的农家书屋,每年送书到各地乡村10万多册。

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推手,建成827个全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全市每万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建筑面积达到1201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52.5元。

以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亮点,打造高品质文化集聚新地标。

其中“重头戏”阳江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占地面积超16万平方米,涵盖歌剧院、多元文化艺术综合体。今年10月,阳江“七馆合一”项目有望建成开放。

鼓励优秀原创

文艺创作活力焕发

“骨气比喘气重要,信念比生命重要。共产党犹如一道闪电划过漫漫长夜,让人看到曙光……”这句催泪的对白,让观看大型党史题材粤剧《信念》的观众无不动容。

该剧由阳春粤剧团编创,以传统戏剧融合创新元素演绎共产党员铮铮铁骨,是2021年阳江重点扶持推出的又一原创优秀作品,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文艺创作缺乏领军人物和精品力作,一度是困扰阳江的短板。为了改变这一面貌,近年来,阳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勤研讨、予扶持”等办法,厚培创作沃土,激发原创活力,取得显著成效。

取材本土历史人物原型的廉政粤剧《番薯县令》,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广东省第十三届艺术节三等奖,还受邀进京,到梅兰芳大剧院演出;2019年阳江市曲艺作品《点灯》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由阳江市委宣传部精心制作推出的《漠阳之歌》,反映了阳江的山海之美、人文之美和时代气息,广为传唱。

阳江青年女作家陈麒凌不仅是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首奖、林语堂文学奖得奖者,还凭借关注留守儿童的《爸爸、儿子、还有鹅》,以及浓厚本土元素的《猪肠碌你吃过没》,两次摘得中国电影文学最高奖项“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

国家级非遗项目阳江漆器髹饰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广东省第三届民间文化技艺大师陈其积,不仅漆画作品《银龙鱼》《鹭声》、漆皮箱《祥云》、漆屏风《红色的和谐》等屡获全国、全省奖项,还通过与阳江职院等高校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漆艺人才。学生陈自豪、阮文峰、林业潮等已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

除了注重培养本土新生文化力量,阳江还发挥富有凝聚力和带动力的乡贤文化,关山月等阳江名人故居修缮工程、许鸿飞雕塑公园等抓紧建设,黄安仁艺术馆、林德宏艺术馆等已建成启用。

2021年5月,“以雕塑的名义——讲述太阳下的幸福生活”许鸿飞雕塑艺术展在京举办,集中展出100件代表性作品。从欢乐阳光的“肥女”系列,到坚强勇敢的“抗疫”群像、再到致敬中国航天事业的雕像《九天逐梦》,赓续红色血脉的《不忘初心》,阳江籍雕塑家许鸿飞以多元丰富的形象,向世人展示新时代国人精神。

跨界融合发展

文旅产业赋能壮大

近年来,阳江陆续出台《阳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阳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等,着力延伸文化产业链条,让各类文化要素“活”起来。

江城区埠场镇那蓬村,是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故里。去年初,该村凭借乡村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特色产业等资源,上榜“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红色游径也成为文旅相融的助推器。阳江推出的“追忆先烈,薪火相传”等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历史文化街区、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内涵丰富。如去年6月底建成开放的阳东区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和事迹展览馆,开馆七日就迎客5000多人;阳西县边海红色展馆,去年迎来逾6万参观者。

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入选首批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海陵试验区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东平镇大澳渔村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全国文化旅游重点村;阳春市喀斯特地貌特色游等6条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阳江还通过线上线下举办海陵岛马拉松赛、刀博会、阳江美食文化节等,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利用阳江市帆船帆板基地、阳东区东平海钓基地,促进体育休闲运动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政企共建,培训“粤菜师傅”5000多人,进一步擦亮“中国南海渔都”“中国蚝乡”美食品牌。

继2020年荣膺全国“幸福宜居之城”称号后,阳江市再次荣膺“2021中国宜业宜居之城”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阳江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幸福宜居的成色越来越足。

舵稳奋楫,风劲扬帆。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阳江全市上下坚定文化自信,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文铸魂,以文兴业惠民,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蓝图上,书写着精彩动人的阳江新篇章。( ●撰文:文春梅)

标签: 特色魅力 文化工程 交付使用 工作报告

推荐阅读

阳江焕发海丝名城特色魅力 融合发展文旅产业赋能壮大

我们将遵循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的设计思路,从阳江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中获取灵感,从底蕴深厚的海丝...

广西加快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申报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示范项目建设

日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治区财政厅在南宁召开全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申报工作会,要...

宁海全力开辟企业招工用工“第二战场” 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今天凌晨,两辆载着101名陕西省柞水籍务工人员的大巴车缓缓驶入宁海高速公路...

开封去年工业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2月8日,记者从开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悉:2021年,开封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

鞍山举全市之力加快招商引资上项目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节后首个工作日,鞍山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工...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品牌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焦